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作者|叶春池

编辑|李春晖

作为《中国好声音》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冠军,旦增尼玛直到拿到冠军,上了热搜那一刻,才有了一点热度。

不过很快,又被导师李健和杰伦小公举的风头盖过。观众们“喜新厌旧”的程度再创新高,看热闹的热情不减,对结果倒是越来越不上心了。

旦增尼玛

在“超女”开选秀风气后,《中国好声音》可以说是国名知名度最高的选秀节目。遥想前几季,梁博、吴莫愁、姚贝娜、张碧晨、吉克隽逸、袁娅维……在比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兴趣,甚至有歌曲传唱。

但近三年的《中国好声音》几乎没有产生知名度太高的选手。两位冠军蒋敦豪、扎西平措几乎查无此人,新任冠军人气又是如此低迷。对于标题的提问,能迅速答出的同学,你起码具有娱乐圈六级考试水平。

其实不止《中国好声音》,今年夏天几大热门音乐选秀,都有点冷。从《中国新说唱》到《明日之子》,节目也算红红火火,硬糖君能叫出名字的选手还真没几个。

“出道即巅峰”,一直是选秀明星的现实困境。通常他们会在比赛之后火一段时间,然后迅速沉寂。但对于如今的选秀选手,巅峰甚至可能只有几个小时,选秀的“冠军光环”日益衰减。

节目红、导师红、就是选手不红

选秀节目一个普遍怪现象:节目挺红,收视不错,导师也树立了新的圈粉人设,引得各路大牌明星“下凡”当导师,话题度也不缺。可就是最应该走红的选手们,反倒没了姓名。

从巅峰时期的收视破5,到现在收视率破1,每一年的《中国好声音》收视率都是再创新低。但在综艺收视大盘整体低迷的情况下,同时段相比,《中国好声音》的收视率从未跌出前三,仍是矮子里的大高个。即使经历过改名、综N代**,《中国好声音》仍然收获大量国民支持。只不过,这其中大部分热度来自四位导师。

这季“好声音”从首播开始,最吸引人的就是四位导师——谢霆锋、周杰伦、庾澄庆、李健组成的175天团。

他们把叔圈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,四人能在音乐、文言文、成语、美食、地理等多样文化科普当中插播段子,搞笑实力堪比相声演员。

节目的热搜也几乎都围绕几位导师展开。观众的讨论重点是谢霆锋的业务能力、哈林和李健的互怼、周杰伦这季能不能拿冠军……

包括总决赛,热搜话题一半是欣赏李健的改编能力和调侃他传销一样的拉票,另一半是心疼周杰伦再次陪跑。旦增尼玛这个独立热搜,甚至很多网友都没有点开。

《中国新说唱》和《明日之子2》更是靠着导师流量吸引了一大波热度。吴亦凡以一己之力单挑虎扑,堪称年度饭圈大事。

去年,吴亦凡的freestyle,导师和选手、选手和选手之间的diss,是“有嘻哈”非常成功的传播案例,可以说火爆全网。今年节目组举一反三,吴亦凡的“skr”,邓紫棋的“hook”,潘玮柏的“紫棋说的对”又成热词。

而《明日之子》更是靠着华晨宇的耿直和专业、吴青峰的煽情、李宇春的全能拔高了节目价值。

但导师的热度惠及了节目,却始终带不动这些过于“普通”的选手们。如今的音乐选秀,在音乐本身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入太多新鲜元素才能吸粉,意味着要与随处可见的热点竞争,哪家明星撕逼哪家粉丝骂战,都随时可以把观众勾跑。

过程的热闹,显然比谁得冠军更重要。

“少数民族”好声音

从2005年的《超级女声》开始,歌唱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了十几年,经过多档选秀节目持续不断的各地深挖,实力新人估计真被发掘得差不多了,音乐选秀也就逐渐沦为“选秀回锅肉”发光发热的舞台。

今年“好声音”的冠军旦增尼玛,就是个有五年选秀历史的骨灰级选手,早已称不上是纯“素人”。也正是这种环境下,有特色的选手越来越少,同质化的选手越来越多。

《中国好声音》连续两届的冠军扎西平措、旦增尼玛都是藏族歌手,且歌路非常相似,《中国有嘻哈》更是被网友调侃称“新疆有嘻哈”。第一季的艾福杰尼、黄旭等选手都是来自新疆,这季的第一、第二名艾热、那吾克热也都来自新疆,创作的歌曲中多多少少都会有相似的地方。

艾福杰尼、黄旭

少数民族选手占领选秀节目,看似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胜利,实则是选手的匮乏和风格的单一。音乐性的不足,是音乐选秀落寞的根本原因。一方面实在是优秀的选手不多,另一方面也是选秀节目重心的转移。

以往的“草根选秀”,如今都在向“偶像养成”的方向发展,传统的电视选秀很难再为乐坛输送新人。

《中国有嘻哈》作为剧情真人秀大获成功,让不少音乐选秀都加大了真人秀的比例。而历经七年的《中国好声音》这一季也开始出现候场室选手群像、不服battle、导师荣誉站台等元素,强调剧情线、对抗性、冲突感和紧凑性,都是在引入互联网选秀中的网感元素。可惜,效果不算理想。

当音乐选秀从单纯的音乐角逐到多元的偶像养成,节目重心也在转移。以前的选手更多比拼音乐实力,现在评判的则是综合素质,有无“星相”。也就是说,选手们的音乐素养不再是比赛的唯一标准,更要看他们的性格、人设等个人魅力。

这也就造成了,也许这些选手们会圈粉,但在音乐实力上参差不齐,有些甚至很难用一个歌手的标准来衡量。专注音乐性的选秀没有好选手,披着音乐外壳的真人秀选出来的都是音乐明星,节目可能越来越好看,但歌手就只能越来越少了。

还能选出大众偶像吗?

大家应该早已达成了一个共识:李宇春只有一个,再也选不出下一个李宇春。可即使心里明白,各个选秀节目标榜的仍然是选出下一个大众偶像,可这个时代还能选出大众偶像吗?

李宇春更近似于一个时代偶像符号,天时地利人和。那是选秀的黄金时代,李宇春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偶像。

去年《明日之子》选出了毛不易,一首《消愁》红遍全国,至今仍在音乐平台保持着播放记录,算是近两年大众性较强的一位歌手了。可即便如此,一年过去了,出圈的只是《消愁》,毛不易的后续仍然没能肩负起“大众偶像”的重任。

碎片化、多元化的媒介传播特点,注定了今天已然很难通过选秀节目产生大众歌手,那已是抖音神曲的阵地。既然大众偶像走不通,索性大家来强调圈层文化,主打小众偶像。

今年《明日之子2》提出重新定义偶像,大胆走起了小众歌路,一半以上的选手都是原创歌手。这些选手也确实足够小众、足够原创,几乎没有一首可以传唱的歌曲。冠军蔡维泽更是小众里的小众,风格单一到极致,从歌名到旋律,没有一点让人在ktv里点歌的欲望。

而坚持走大众路线的《中国好声音》,也没能选出一个流行偶像或者打造一首流行歌曲。纵观这7年的“好声音”,走到最后的选手几乎都是唱抒情歌,而且连续三年的冠军唱的都是观众接受度较高的民谣。然而,即便如此大众的歌路,仍然没能让观众买单。

在“出圈”这件事情上,无论是走小众路线的《明日之子》,还是走大众路线的《中国好声音》,它们都失败了,选出一个大众偶像对这个分众的时代来说真的太难了。

分众文化时代,吃瓜群众的热情被高度分散,也早已不止选秀一种造星方式。民间网红崛起,民选已无新意。选秀,越来越近于导师的真人秀,而真正的破局又当如何呢?或许音乐选秀真不符合现在的环境了,还是偶像选秀来得粉丝速成。

▶ 阅读往期热文

我对豪门的全部想象,都来自TVB

别土了,00后社交不靠软件

诚招记者2名,实习生2名

要求对金融、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技巧、有态度、有热情。

五险一金、十三薪、带薪年假妥妥的。

简历投递至邮箱✉lichunhui127@163.com

「娱乐硬糖」现已入驻

虎嗅|钛媒体| 知乎 | 界面

今日头条 |百度百家| 一点资讯

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

Wi-Fi** | 微博 |触电新闻

21 CN 看荐 |U C头条| 搜狐公众平台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(文字信息+图片素材)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,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2-7207-3477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