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淘宝其实并不是一个平台的名字,而是淘宝在2008年8月提出的一种战略思想。
淘宝一开始的定位仅仅是一个网络交易平台而已,格局比较小,无非就是卖家---买家的交易关系,有人卖货,有人买货仅此而已。
但是这样的交易平台很容易被模仿,也随时可能被超越。所以,为了淘宝的百年大业,阿里巴巴提出了“大淘宝”的战略决策。
2022年1月6日,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总裁戴珊发出内部信,宣布新一轮组织构架调整。
淘宝和天猫也从独立走向“大淘宝”统一。
阿里此次调整,被外界评价为,淘系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。
第一次,发生在十年前。
彼时,阿里把淘宝分拆为三家公司:主打搜索的一淘网、C2C淘宝、B2C淘宝商城(后来的天猫)。
对于这个变化,阿里当时的考量是,更精准有效地服务客户,保持淘宝旗下公司的持续竞争力和内在创新能力。
时任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马云说:“为了更好适应今天行业的快速发展,集团决定提升‘大淘宝’战略为‘大阿里’战略”。
十年一个轮回,如今又回到“大淘宝”时代了。
归根到底,还是时势造就变化。
十年前,网购刚刚流行,消费者初步适应网络购物,电商平台处于“野蛮生长期”,亟需更规范的专业化电商服务;
商家端,越来越多企业看到电商的可能性,从实体线下开始转型,而阿里也瞄准了这部分客户需要的支持和服务。
所以,当时的转型和分化更多是为了专注和聚焦。
十年后,网购成为日常,消费者追求网购的质量和服务体验;
商家端,线上渠道常态化,竞争白热化,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时代,生存空间被挤压。
此外,随着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等新型电商平台的崛起,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了更多选择,平台端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此次淘宝、天猫全面融合,消费者和商家也将从中收益。
首先,消费者购物体验大大提升。
此前,淘宝和天猫虽然同属于一个app,但遵从两套不同的平台机制,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大促期间的满减和凑单规则。
此番融合过后,优惠计算将会更简单,凑单难度将大大降低。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,则致力于提供更简单、好逛的购物体验。
再者,中小商家的成长路径将会逐渐清晰。
戴珊在内部信中特别提到:“为中小商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运营和商品运营能力。”
相较于大品牌,中小商家面临的挑战更大,由平台出手保驾护航,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商家的经营信心。
同时,戴珊提到将从行业运营走向产业经营,加大产业深度,也将进一步提升对商家的服务深度,挖掘更多的成长可能性。
综合以上两点,“大淘宝”时代,消费者和商家都将迎来更好的体验。
TAG:大淘宝